生猪产业链及生产、消费与贸易概述

2021-02-08 13:37 生猪产业链 期货哥

生猪概述

生猪是对未宰杀的、除种猪以外家猪的统称。

目前全球种猪有5大品种,其中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三个品种的养殖最为广泛。随着选育技术的发展,不同品种间通过杂交又形成了新的种系,如英系、美系、丹系、加系和法系。国内种猪主要为宁乡猪、太湖猪、香猪、东北民猪。高元次杂交猪的各类性状普遍优于低元次猪,通过杂交得到的商品猪,继承了不同品种的优势基因,具有体型大、生长周期短、饲料回报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目前我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商品猪主要为国外品种杂交后的“杜长大”外三元猪。

杂交过程中不同代际定义为一元猪、二元猪、三元猪。其中“祖代”一元猪生产二元母猪,主要是长白猪和大白猪。“父母代”二元猪用来生产三元商品猪,母二元猪是一元猪的后代,公猪使用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商品代”三元猪是二元猪杂交出来的品种。

我国商品猪肉.png

生猪产业链概况

生猪产业链由上而下包括饲料产销、种猪繁育及商品猪养殖、屠宰分割及肉制品加工等环节

猪饲料环节的投入品包括玉米、小麦、麸皮、粕类及添加剂等;产出品按料型分为配合料、浓缩料及预混料,按饲喂阶段分为前期料及育肥料。

养殖环节的投入品包括种猪或仔猪、饲料、动保及养殖设备;产出品包括种猪、仔猪和大猪。

屠宰环节收购商品猪,分割为猪肉和猪副产品,活猪到猪白条的转化率为70%-75%,猪肉分为热鲜肉、冷鲜肉及冻肉。

肉制品加工环节投入品包括鲜肉、冻肉、辅料;产岀品包括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

生猪饲料

1、饲料类型

我国生猪工业饲料类型包括预混料、浓缩料和配合料。

预混料由维生素、矿物质和载体构成,需另添加能量原料和蛋白原料。其优势在于自配料成本低、原料自选可控,新鲜度较好以及加药方便。其劣势在于劳动力投入加大、需自建原料渠道与库存、生产管理难度加大。

配合料由预混料、蛋白原料和能量原料构成,经粉碎、混合、制粒加工而成。其优势在于使用方便、高温制粒安全。其劣势在于成本高(比自配料高500-800元/吨)、原料不能自选且不可控、制粒后不方便加药等。

浓缩料由预混料和蛋白原料构成,需另添加能量原料。其优势与劣势介于预混料配合料之间。

2、饲料产量

201年至2019年我国生猪工业饲料产量由6830万吨增加至7663万吨。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存栏大幅下降导致猪料消费近年来首次下降,猪料产量同比下降26.6%,生猪工业饲料产量占比由2018年的44%下滑至2019年的33%。

我国工业饲料产量.png

3生猪养殖各阶段饲料消耗

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相继经历哺乳仔猪、断奶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等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哺乳期、乳猪期、保育期、育肥期四个饲养环节。120千克出栏肉猪理论饲养日龄200天,总耗料312千克,料肉比为26。

每个阶段的饲料品种、日龄、采食量及料肉比的详细情况见下图

猪料消耗简介.png

生猪养殖

1、生猪养殖流程

国内生猪养殖分为自繁自养与外购仔猪育肥

自繁自养是指从引进后备母猪到出栏商品猪(育肥猪120千克)的养殖过程,历时约14至15个月,具体包含4个月妊娠期分娩得到仔猪,21至24天哺乳期转为断奶仔猪50天保育期转为小猪,130至135天育肥期转为商品猪。

外购仔猪育肥是指通常采购15千克为主的仔猪,经过5.5至6个月育肥期达到出栏体重的养殖过程。

商品猪的出栏体重通常为100至140千克。养殖户会根据猪价高低导致的边际收益及季节性调整出栏体重。当前由于猪价处于历史高位区间,商品猪多压栏至120千克以上,压栏现象尤其体现在代养农户和社会散户。

商品猪养殖周期.png

2、母猪存栏量及结构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及母猪生产效率提升,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由2012年5078万头的高点下降至非洲猪瘟前3200万头的水平。2019年非洲猪瘟导致母猪存栏量断崖式下降,从2018年7月开始连续15个月环比下降,截至2019年9月同比降幅达到389%。2019年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企稳,随后持续环比增加,同比降幅逐步缩窄,截至2020年3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2164万头,较之2019年9月累计增长13.1%,反映我国生猪生产逐步恢复,形势向好。

非洲猪瘟后母猪存栏结构与过往周期存在差异,由于2019年二元母猪非常紧缺,行业不得已临时选择三元商品母猪进行生产。根据第三方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结构中,二元能繁母猪数量占比56%,三元能繁母猪占比44%,三元能繁母猪数量占比较非瘟之前明显提升。

我国母猪存栏量走势.png

我国母猪存栏结构.png

3、生猪存栏、出栏量

我国生猪存栏量在2011至2012年达到历史高点约476亿头,随后存栏量在周期下行、环保去产能及非洲猪瘟的影响下持续走低,2019年10月存栏量仅为1.91亿头,

2019年11月开始逐步恢复。

我国生猪出栏量整体保持平稳增长,2009年为6.44亿头,2014年达到历史高点约7.35亿头,2015-2018年稳定在7亿头附近,2019年非洲猪瘟导致出栏量大幅下降至544亿头,同比降幅达到21.6%,较2009年下降了15.6%。

我国生猪存栏量走势.png

我国生猪出栏量走势.png

4、区域分布

四川省生猪出栏量居于全国首位,2018年出栏6638万头,占比9.6%,其次是河南省6402万头,占比92%,之后依次是湖南省、山东省和湖北省,东三省合计占比89%。

我国生猪出栏区域分布.png

5、行业集中度

我国推行生猪规模化养殖已有20年。按照农业农村部500头以上出栏即为规模化猪场的标准,2009年规模化占比为317%,而2019年规模化占比已达523%,10年间增加了20多个百分点。

从规模化进程来看,2015年以来的环保供给侧改革与2019年突发的非洲猪瘟加速了行业规模化的进度。2015年是被动规模化的一年,环保导致禁养区散养户大规模退出,同时非禁养区的散养户因为环保投入问题扩张缓慢。2019年我国爆发非洲猪瘟,产能由北往南大幅下降,疫情防控及硬件改造直接提高了行业门槛,规模化呈现加速态势。

我国规模化养殖比重(年出栏500头以上).png

生猪贸易流通

我国猪肉贸易以生猪运输为主,由于区域供需形势不同,长期以来形成了净调入区域及净调出区域。净调入区域包含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四川等主销区,净调出区域包含黑吉辽、河北、两湖、河南及山东等主产区2019年为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我国构建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长效机制,加强风险管理,限制生猪及其产品从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调运,降低跨区域传播风险。全国分为北部区、西北区、东部区、中南区和西南区,按照产销互补、区域内基本自给的要求,加强分区分类指导,优化区域内生猪养殖屠宰产业布局,促进产销衔接,实现供需基本平衡。

我国非洲猪瘟分区防控示意图.png

猪肉供给

1、全球猪肉产量

过去近20年以来,全球猪肉供需总体均保持平稳上涨趋势,受非洲猪瘟影响,

2019、2020年猪肉产量出现大幅下滑。据USDA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猪肉产量约为10196万吨,同比下降9.7%,较2000年的8476万吨增长20.3%,年均增长1.07%。2020年猪肉产量预估9432万吨,同比下降75%。

分国别看,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2019年产量为4255万吨,占全球比重为42%,2018年之前均在50%以上,其次是欧盟27国,产量2393万吨,占比为24%,之后依次是美国、巴西等。

全球猪肉产量走势.png

全球猪肉产量前10大国家及地区占比(2019年).png

2全球猪肉贸易量

2000年以来全球猪肉贸易量保持上升趋势,但占猪肉供给总量的比例一直较低,近年来始终保持在10%左右。出口方面,2000至2019年猪肉出口量由308万吨增加至933万吨,增长率达到203%,其中欧盟出口量最大,2019年出口量355万吨,占比51%,其次是美国2019年出口量286万吨,占比19%,之后为加拿大、巴西等。进口方面,2000至2019年猪肉进口量由295万吨增加至842万吨,增长率达到185%,其中中国进口量最大,2019年进口量245万吨,占比29%,其次是日本2019年进口量149万吨,占比18%,之后为墨西哥、韩国等。

全球猪肉出口量走势.png

全球猪肉出口前5大国家及区域.png

全球猪肉进口量走势.png

全球猪肉进口量前5大国家.png

3、我国猪肉产量

2000至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由2000年的3966万吨增加至2019年的4255万吨,高点为2014年的5821万吨。在周期下行及环保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下,2014年我国猪肉产量开始下滑,但幅度较为有限。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的爆发,我国猪肉产量大幅下降至4255万吨,相当于10年前的水平。

我国猪肉产量走势.png

4、我国猪内进出口情况

我国猪肉进出口主要表现为净进口,主要是因为国内猪肉需求巨大,生产成本高于国外。

猪肉进口方面,2010年至2019年我国猪肉进口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年度间进口量会根据国内猪周期的运行出现增减调整。2010年我国猪肉进口量为199万吨,

2018年为1192万吨,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导致国内猪肉缺口拉大,进口量达到199.4万吨,2020年1至4月进口量达到131.8万吨。

从进口国家来看,西班牙、德国、美国、巴西和加拿大为前5大来源国,2019年西班牙进口量占比为19%,德国16%,美国12%,巴西11%,加拿大9%。

我国猪肉进口以冷冻肉为主,主要产品品类为冻猪肉、冻带骨猪前腿、冻猪后腿及其肉块。

我国猪肉进口量走势.png

2019年我国猪肉进口来源国分布.png

猪肉消费

1全球猪肉消费量

全球猪肉消费与供给走势较为一致,2000至2019年全球猪肉消费稳步增长与产量大体同步。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2020年出现一定幅度下降。据USDA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猪肉消费量约为1.01亿吨,同比下降10%。分国别看,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国,2019年消费量占比45%,其次是欧盟占比20%,随后是美国10%。

全国猪肉消费量.png

全球主要猪肉消费国及区域.png

2我国猪肉消费量

2000至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人均肉类消费总量为576千克,较2000年的47.1千克增长22.3%,年均增长率为1.2%

我国肉类消费一直以猪肉为主,2018年猪肉占肉类消费比重为627%,2019年猪肉产量大幅减少导致占比下调至52.9%。

我国猪肉消费渠道以家庭采购为主,占比50%,餐饮消费占比32%,加工消费占比18%。

我国肉类消费量.png

我国猪肉消费结构.pn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