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对猪肉现货的影响

2022-06-29 11:27 生猪产业链 期货哥

一、引言

猪肉是居民“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猪肉价格变动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而关注猪肉价格变化,就必须关注生猪供应链、产业链状况,其中,生猪供应链、产业链以生猪养殖业为中心,上游涉及饲料加工、兽药疫苗行业,下游涉及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零售餐饮行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部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和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经过反复研究,在2021年1月8日正式推出生猪期货,生猪期货的挂牌交易将生猪交易从现货市场变为“现货+期货”双市场,充分发挥了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作用,对稳定猪肉现货市场价格、完善生猪供应链、产业链体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

二、生猪期货市场行情

生猪期货自2021年1月8日挂牌上市,至2021年9月27日首个合约生猪2109(LH2109)顺利摘牌,共运行了175个交易日,总成交量331.95万手,总成交额为1.03万亿元,日均持仓4.25万手。其中,首个合约LH2109成交量为190.97万手,总成交额6591.13亿元,日均持仓1.70万手。

从生猪期货上市以来的价格走势来看,生猪期货的价格较好地反映了市场预期。首先,2021年1月LH2109合约价格高开低走,理性地反映了下半年的需求预期,随着临近春节,市场担忧疫情对未来供应产生影响,期货价格停止下跌,并且呈现上涨趋势;2021年3月—8月,消费淡季叠加肥猪集中出栏等因素,现货价格下跌,当时市场预计2021年9月旺季价格将上涨,期货升水;临近交割月,出现了突发事件影响了9月预期,期现价格实现回归。2021年10月进入了秋冬传统消费旺季,猪肉需求增加,同时中央收储对市场产生“托底”效应使生猪期货、现货延续了9月的上涨态势。然而,生猪产能恢复速度超过预期,生猪存栏呈惯性增长,叠加冷冻猪肉库存偏高,供应端强势局面没有改变。因此,猪肉的短期价格虽出现反弹,但反弹幅度有限。

生猪期货价格持续走低,但我国养殖行业企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却持续走高,平均日持仓量和成交量均较2021年上半年出现大幅增加。目前,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表示会参与生猪期货市场交易,还有60余家养殖企业申请了套期保值资格,2000余家单位客户(不含资管、特殊法人客户)参与生猪期货交易。

三、生猪现货市场行情

(一)供给端

1.生猪存栏量

2019年9月,全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跌至谷底,同比减少40%。2020年至2021年,产能恢复速度超过预期,二者当前的存栏数量已经恢复到先前水平。

截至2021年10月22日,生猪存栏量已达4.38亿头,能繁母猪存栏数据达到历史峰值,超过4500万头,生猪供应充裕。按照能繁母猪数据估算,9万头以上能繁母猪企业合计占比约为22%,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根据在统企业估算,2021年,32家规模企业全年生猪出栏合计约为1.28亿头,出栏占比约为19.6%,预估2022年出栏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27.3%。

当前,养殖企业继续补栏扩大产能的意愿不大。因为新厂房从建设到投入使用大多需要6个月到9个月,厂房建成后,引进二元猪到育成三元猪需要14个月,三元母猪妊娠至分娩需要3~4个月,仔猪成长为商品猪出栏需要6个月左右,新产能转换成产出最快也需要29个月。

2.生猪出栏价格

截至2021年10月22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价波动区间为每千克13.84元~14.44元。其中生猪三大主产区,河南价格区间为每千克13.85元~14.75元,湖南为每千克13.85元~14.55元,四川为每千克14.35元~15.75元。养殖利润方面在经历了每头利润2500元的历史纪录后转向为全行业亏损局面。

第一,商品猪的绝对价格处于较低位置;第二,养殖户恐慌性出栏使价格跌幅较大,通过出栏均重可以看出市场原计划将大猪在8~9月出栏完毕,但根据出栏均重显示,部分养殖企业由于悲观预期出现了恐慌性抛售,将原本于10月、11月出栏的猪提前出栏;第三,低价刺激了需求。自2021年10月以来,部分区域提前开始腌腊,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猪肉需求。

3.生猪养殖成本

生猪养殖的主要成本来自仔猪繁养和饲料成本。其中,饲料成本与玉米和豆粕价格及其产量密切相关。在价格方面,玉米价格受全球货币供应量增加影响出现持续上行,饲料、养殖企业可能会主动以小麦等相对低价作物替代。豆粕方面,由于大豆主要来自进口,结合当前国际海运运力不足和费用上涨情况,进口量会明显减少,其价格会出现大幅上涨。产销量方面,在国内玉米市场,饲用玉米需求占比达65%。经过数年来的去库存,截至2020年,国内原来高达2.6亿左右的临储玉米库存完全被竞价销售完毕。自2021年开始,国内玉米市场将不会再出现大量临储玉米。也就是说,近年来国内玉米市场将处于青黄不接时期,每周定时出现的400万吨的玉米供应没有了,这意味着自2021年开始,玉米下游企业需要早早地筹划玉米来源。

另外,玉米、大豆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一是丰收并不意味着价格走低,丰收与收获上市旺季不影响价格上涨,如2020年小麦、玉米、大豆市场在新粮上市旺季均出现了价格走高现象。二是进口对国内市场影响越来越大,内外市场联动趋势越来越明显。据统计,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在1亿吨左右,进口玉米、小麦、高粱增幅很大,这一方面改变了国内粮油市场的供应主体结构,另一方面改变了国际市场谷物等的流向,同时还改变了国内外农作物种植结构和下游企业原料配比等。三是未来价格变量将成市场的主导力量,需要用动态的、金融的方法去分析生猪养殖成本。

生猪存栏量充足使出栏价走低,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又推高了养殖成本,供给端亏损的弱势局面将持续一段时间。

(二)需求端

1.猪肉消费量

猪肉消费属于自发消费,不受年龄、地区等因素影响,去除供给侧影响,每年的猪肉总消费量处于一个稳定数量级。2013—2018年,猪肉消费量维持在5500万吨。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供给减少,消费量同比下滑超过20%。

2.猪肉价格

在非洲猪瘟爆发后,生猪出栏量骤减,直接提高了终端市场的猪肉价格。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一度突破每千克50元,部分城市蔬菜市场猪肉价格达到每千克60元。

2021年,生猪产能恢复到2018年之前的水平,猪肉价格随即下降至每千克不足20元水平。随着猪肉消费量显著上升,猪肉价格也有一定程度回升。

四、生猪期货对猪肉现货市场的影响

(一)生猪期货引导现货市场价格

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作用,能够预测和指导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生猪期货将充分发挥价格发现功能,提高生猪现货市场价格的透明度,帮助上游饲料企业、生猪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及终端市场零售商等猪肉产业链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预测并防范价格波动风险。

生猪养殖企业、农村农业合作社、农户作为供应链的核心部分,往往会在猪肉价格持续上升时积极投资,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新进入企业也开始大展身手,行业生产者数量持续增加,生猪产能骤增。因此,“供给小于需求”逐渐转变为“供给大于需求”,猪肉价格开始出现持续下跌,并处于低迷状态,继而大量生猪养殖企业在利润空间压缩、甚至亏损的情况下被迫停产或退出行业。上游的饲料企业和下游的屠宰加工企业也因生猪养殖企业规模的骤增骤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生猪期货具有发现未来价格走势的功能。在期货价格走高时,生猪养殖企业预见性地适当扩产,增加供给;在期货价格偏低时,生猪养殖企业预见性地适当减少生猪出栏量,增加后备猪的数量,以此减少供给。上游饲料企业和下游屠宰加工企业也可以根据生猪期货价格进行产能调整,以此适应生猪产业链的供求变化。

(二)生猪期货套保锁定企业利润

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原理在于同一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两个市场中同时进行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交易,用一个市场的盈利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以此达成锁定成交价格的目标,实现对价格波动风险的免疫。在“猪周期”中的价格持续下行阶段,生猪养殖企业依靠期货价格指导产能调整,但仍难以摆脱困境,此时需要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效益。生猪期货上市前,生猪养殖企业作为猪肉产业链的主力军,通常与上游饲料企业、下游屠宰加工企业签订了长期购销协议,锁定成本和效益,共同分担风险。部分生猪企业也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与农户、农业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约定在猪肉上涨时给农户、农业合作社让渡收益,在猪肉价格低迷时共同承担损失。生猪期货上市后,生猪养殖企业有了转移风险的新渠道,其可以在期货市场卖出进行套期保值,锁定生猪出栏价格,实现收入确定,以此规避未来生猪出栏价下跌的风险。同时在期货市场买入进行套期保值,实现对玉米、豆粕等饲料成本的锁定,从而稳定企业利润。产业链下游的屠宰加工企业主要赚取生猪与猪肉价差,即使是头部企业,毛利润率也只有10%左右。如果生猪出栏价持续上涨,增加的成本无法及时转嫁到终端零售商,屠宰加工企业就会面临利润压缩甚至亏损的风险。此时,屠宰加工企业亦可通过期货市场买入进行套期保值,从而锁定购买生猪的出栏价,规避成本上升的风险。

五、生猪期货促进市场有序发展

(一)促进行业规模化养殖

由于生猪养殖门槛相对较低,进入和退出行业没有限制,存在千家万户养猪的局面。因此,生猪养殖主体既有大型上市公司、小型创业公司,也有农村农业合作社、农户独立自主养殖,其经营模式多样,分布地域范围广泛,养殖水平参差不齐。众多的猪肉生产者产生信息不对称,在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时同步扩张产能,致使后期猪肉产能过剩,在猪肉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时,又大范围同步停产或退出行业,使得猪肉供给不足,居民“菜篮子”偏紧。生猪期货上市会带动一批生猪养殖企业成长,促进生猪企业在锁定效益的优势下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多个完整的生猪供应链、产业链体系。生猪供应链、产业链体系的建立又能够有效规避生猪养殖行业生产者数量出现大幅波动,对稳定猪肉价格和市场供给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引导行业科学化、标准化

养殖生猪期货交割需要满足交易所的相关标准。因此,生猪期货交割规范可以起到引导行业科学化、标准化养殖的作用。一方面,生猪期货交割规范能够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并落实严格的饲养标准,实现科学养殖、标准化养殖,从而提高母猪繁殖力和仔猪成活率,以此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注重防疫,如仔猪腹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鲁氏菌病等疾病。期货市场用于交割的生猪都需要经过检疫,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生猪都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丰富期货市场

提高市场参与度生猪期货丰富了期货品种,进一步填补了我国畜牧期货的品种空白,与玉米、豆粕等期货期权一起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养殖的完整产业链条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体系。同时利用期货方法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我国猪肉供求机制和产业链条中存在的问题,拓宽相关产业链企业转移风险的渠道,吸引更多资本市场力量参与价格调整。此外,生猪期货构建并完善了我国肉类市场的价格调整和风险管理体系,达到了保障居民“菜篮子”的目的[5]。作为我国首个畜产品期货品种,生猪期货的成功实践为后续推出牛羊等畜产品期货积累了宝贵经验,直接促进了交易所对其他畜产品的研究工作,推动我国期货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发表评论: